欢迎来到一诺规划官方网站!我们专注: 咨询策划; 旅游规划; 农业规划; 景观建筑

0731-8890 6130 18508431188

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探讨

时间:2019-04-17 浏览量: 分享到:
2017年10月1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;2018年9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。从来没有一个时代,乡村发展被提到如此的战略高度,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,乡村问题引发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。

近年来一直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,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之一。数据显示,2012-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,从2012年的7.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,年均增长率高达31.2%。在实现量变的同时,乡村旅游也发生了“质”的变化。特别是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及游客需求的改变,曾经被大多数乡村文旅开发者忽略的资源开始成为“香饽饽”,比如闲置农宅资源。




因此,在科学践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,在有效化解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”下,作为文旅产业的从业者,需要重新审视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、分类和评价体系,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。


一、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

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20字方针和“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”五个主攻方向的提出,乡村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。笔者通过梳理资料,并结合规划工作实践和相关学者研究,在充分吸收《旅游资源分类、调查与评价》(GB/T18972-2017)的基础上,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、分类和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。认为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三个字,即“乡村性”,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和分类。

乡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

第一,乡。“乡”与“城”对应,乡村与城市是不同特质的聚落形态,典型的乡村代表相对小型的村镇尺度、较低的人口密度、自然的环境和绿色的田野以及清新的空气等。

第二,土。“土”是地缘,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生活事项,以及相应的文化特质,代表着质朴、保守、勤俭、传统和古老。具体体现在民居、服饰、饮食、歌舞等方面。表现为传统文化、地方文化和一定的仪式。

第三,“农”。是指农事生产的历史、现状及场景,以及衍生的生产文化,体现农事生产的传统性与现代性。

依据“乡、土、农”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,笔者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分类。其中“乡”对应农村生态资源、“土”对应农民生活资源、“农”对应农业生产资源。总体分为“主类”“亚类”和“基本类型”3个层次。共计8个亚类,39个基本类型。具体分类如下。

1.农村生态资源。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田园生态资源2个亚类。其中自然生态资源包括水域风光、地文景观、天象与气候、动植物资源4个基本类型。田园生态资源包括农田、种植园、养殖园3个基本类型。



2.农民生活资源。包括特色人文活动、特色建筑与遗址遗迹、特色物产与工艺3个亚类。其中特色人文活动包括地名、方言、人物、历史事件、文艺团体、文学艺术作品、传说与典故、地方习俗与民间礼仪、民间演艺、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、宗教与祭祀活动、庙会与民间集会、特色服饰、现代节庆14个基本类型。特色建筑与遗址遗迹包括传统与乡土建筑、特色街巷、特色社区、交通建筑、历史事件发生地、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、废弃生产地7个基本类型。特色物产与工艺包括农林畜产品与制品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、中草药材及制品、水产品与制品、菜品饮食5个基本类型。



3.农业生产资源。包括特色农业资源、传统农业生产资源和现代农业生产资源3个亚类。其中特色农业资源包括特色农作物、特色养殖2个基本类型。传统农业生产资源包括传统农业生产活动、传统农业生产设施2个基本类型。现代农业生产资源包括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设施2个基本类型。



如此分类,突破了旅游资源传统的自然和人文观,更注重乡村本身的特性。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同时,对细分指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;强化了生产和生活类资源,进一步强调产业、文化等要素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,适应新的旅游发展和旅游规划工作。


二、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

基于2017年新标准,结合相关学者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成果,以及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,笔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,并通过专家打分,分别计算各因子权重。

评价体系中,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资源价值、资源影响力和开发条件。其中资源价值因素包括观赏价值、科学价值、文化价值、生态价值、产业价值与游憩价值;资源影响力包括规模度、组合度、知名度、珍奇度与保护力度;开发条件包括区位交通、产业融合度、生态环境、市场吸引与适游期限。共3个二级因子,16个三级因子。



上述评价体系将“现实力、影响力和潜力”三者有机结合,增加了“开发条件”,在关注本底的同时,充分考虑了市场的需求和后续产品开发的可能性;进一步强调了产业融合在乡村旅游资源中的重要性,不仅仅关注资源个体,也考虑到跟其他产业的融合空间,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。


三、研究总结与说明

本研究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、分类、评价体系进行了梳理,同时创新提出以“三农”和“三生”为主旨的乡村旅游资源分类,以及“资源价值、资源影响力和开发条件”的资源评价体系,对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补充,为致力于乡村文旅产业的从业者来讲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。相信未来随着乡村文旅产业的开发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潜在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,进而研发出更多“满足美好生活向往”的新业态。

文章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