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一诺规划官方网站!我们专注: 咨询策划; 旅游规划; 农业规划; 景观建筑

0731-8890 6130 18508431188

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

时间:2018-09-06 浏览量: 分享到:



   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、农业为基础载体,以农民为主体,以城镇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,具有田园观光、农事体验、城乡交流、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活动。具有发展潜力大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、拉动内需明显、促进消费显著等特点。乡村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。20世纪80年代中期,以农业观光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开始出现。经过20多年的发展,我国乡村旅游已成为国民旅游休闲的重要方式、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
    以“农家乐、休闲农业园区”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地发展,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都市居民的休闲生活,另一方面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,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,扶持农民就业创业,引导农民致富发挥了关键性作用。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,如缺乏整体规划,一家一户各自为政,独立经营,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等,这些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,如何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。


    我国经济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,也积累了不少结构性问题,如产业结构不合理、收入差距扩大、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不可持续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。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“换挡期”,经济发展进入“转型期”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扩大内需、提高农民收入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。为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,应采取以下策略。


    1.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。我国农村长期处在基础差、底子薄,基础设施建设落后,公共服务体系短缺的状况,没有发达的城镇体系做支撑,离开政府主导和支持,乡村旅游不仅难以发展,还会造成资源环境破坏,市场管理混乱。


    第一,着力建立统筹协调的管理服务机制,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。各级旅游部门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,重点加强与农业、林业、环保、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,建立联合推进乡村旅游工作机制。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协会、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建设,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和自律作用。


    第二,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和优化产业布局。以科学规划为主导,保证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有序推进。第三,着力做好市场监管、宣传促销、人才培训和公共服务等工作;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,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、餐饮、娱乐、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。第四,加大投入力度。加快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,提升乡村旅游活动的便利性、清洁性和安全性;同时要拓宽社会资金渠道,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,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;鼓励和引导各种扶贫基金和社会捐助资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,探索建立社会化乡村旅游发展基金,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引导、业主开发为主体、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、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。第五,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创新。在自愿、依法、有偿的前提下,探索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,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,完善相关利益群体参与分配机制,逐步形成农民自主、政府引导、部门联动、中介参与、市场调节的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格局。


    2.坚持特色化、差异化建设。特色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。纵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乡村旅游,品牌响、吸引力大、效益好的乡村旅游地,均风格独特、特色鲜明、个性十足。如法国的普罗旺斯、日本的北海道、北欧的乡村民居以及我国西部的民俗旅游、东北的冰雪旅游、江南的水乡古镇、四川的藏羌村寨等。坚持特色化发展,有利于避免出现同质化、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。


    推进特色化建设,一要区别于城市,彰显乡村旅游的“三农”本色。城镇居民到乡村旅游,主要是感受有别于城市的乡村文化,青山绿水、田园风光,求得审美享受和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,这是乡村旅游的根本魅力所在。


    二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。在村容村貌、生态环境、历史文化、地域特色、建筑风格、农业生产、旅游商品等方面挖掘和体现自己的特点,展现不同的特色。如江西婺源的良好生态和徽派建筑特色、浙江安吉的特产白茶和竹林文化、江苏江阴的长江三鲜和水乡文化、浙江德清“洋家乐”等。


   三是区别于传统业态,努力开发新产品,在产品开发上坚持创新。农村生活千姿百态,民俗风情各有差异。根据不同群体、不同方式、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,积极拓展一些新的乡村旅游业态,如乡村俱乐部、休闲庄园、度假社区、温泉养生、户外运动、山地探险、自驾车露营地等。如四川郫县依托距离成都近的地理优势,除了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外,还开始建立健康绿道、养老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。


    3.坚持产业化发展,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。大力推进分工合作和组织化经营,延长和拓展产业链,实现旅游业与农业以及农村服务业的融合发展,发挥关联带动作用,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。


推动产业化发展,要引导农民由分散、零星的个体旅游接待转向组织化经营。这样,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,又为建立现代化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提供条件。未来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,需要建立分工协作、上下游高效衔接的产业体系。引导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围绕旅游消费需求,拓展产业链条。适宜发展接待服务的发展接待服务,适合发展餐饮的发展餐饮,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农产品加工,适合发展运输、商贸的发展运输、商贸,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手工艺,从而形成农、工、贸、游有机结合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,从而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。


    4.坚持多元化发展,提升乡村旅游战略地位。形成“政府统筹、市场引导、社会支持”的多元化推动机制,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战略地位。

    打造多元推动机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引导的导向作用。目前,由于乡村旅游缺乏市场观念和信息服务,市场在配置乡村旅游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,特别是在产品开发、资金投入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导向性和制约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。在做好乡村旅游的市场调研和市场信息发布工作的同时,需要引导企业和农户,根据市场需求,以需定产,规划、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,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化发展水平。


    打造多元推动机制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。在依靠农民主体的同时,按照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》要求,各级各部门、各类相关协会、教育培训机构、金融保险系统应在政策协调、产品开发、市场推广、公共服务、权益保障和人员培训等方面,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,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。


    5.坚持规范化管理,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标准。游客到乡村感受乡土民俗风情,领略田园风光,品尝农家美味,需要乡村旅游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,实现服务流程、服务设施、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。


    第一,制定一套完善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。乡村旅游受分布散、业态多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实行规范化管理难度较大,需要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标准制度,实现服务设施、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。从而提升服务质量,保障消费者的利益。尤其在安全、卫生等方面,与城市同等要求。


    第二,强化教育和培训,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,规范从业人员行为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民,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培训,逐步造就一支数量适当、结构合理、素质较好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。


    第三,创造乡村旅游的科学管理方式。组织化程度低是乡村旅游规范管理的又一个难题。管理模式上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,使农民既是从业的主体,又是利益的主体,让农民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自律的主动性。同时,坚持现代管理理念,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、行业协会组织形式等做法引入乡村旅游的管理,增强管理活力和管理的有效性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,使广大农民能够不断提升合作经营、团队意识的水平和能力,从道德观念、精神文化层面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,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。



文章标签